大发棋牌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首页>>教育科研>>教师科研>>y6英亚体育管理

大发棋牌平台:改变主体认知 完成角色适应 ——谈青年班主任在“求生存期”中的焦虑现象

来源: 作者:王芳 编辑: 时间:2005-08-04

内容提要:
  青年教师刚刚步人工作岗位,面临着全新的环境,又缺少教书育人的经验,因此很容易产生出种种焦虑。本文就青年教师在“求生存期”易产生的焦虑现象展开探讨,提出青年教师需要改变主体认知以适应环境,即“知觉重组”,从而消除焦虑,完成对教师角色的确认及适应。
  关键词:
  求生存期焦虑知觉重组
  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洛斯的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排列,当较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必然会萌发出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而自我实现则是人的最高级的需要。青年教师刚刚走出大开云网页登录门,他们热情洋溢,积极上进,尽一切努力想应用他们在大学所学的知识来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自我的完整实现,然而理想化与现实感的冲突却常常使他们焦虑不安。青年教师焦虑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在实践中努力寻求其调节及转化的方法,以使青年教师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态势,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顺利地度过“求生存期”。
  一、“求生存期”中教师的特点
  教师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纵贯整个职业生涯的历程,其间既有高潮,也有低谷。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对教师的发展阶段有所了解,以便积极地回应其间的变化与需要。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则更需了解在教师工作最初的一、二年,即“求生存期”的具体情况。
   “求生存期”中的青年教师,刚进人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加上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学活动及环境仅有非常有限的认识,面对的各种事物也都处在适应之中。这时,他们还不知道怎样去当一名合格的教师,对工作中的困难也缺少应有的思想准备,普遍具有畏难心理。
  教学上,“求生存期”中的青年教师经常会局限于教科书。由于害怕失去对y6英亚体育的控制,他们会尽量避免开展活动,在寻求教学方法时,主要依靠讲授和示范,并有可能会忽视个别y6英亚体育的学习需要。此时期的教师觉得他们的影响范围就是课堂。
  在人际关系上,“求生存期”中的青年教师普遍认为,自己与大多数同事的关系是对上级的关系或者认为其性质是:“我们/他们”的关系。即:由于对开云网页登录及开云网页登录中的教师群体缺乏了解,而主观上错误地认为无法把自己纳入到这个群体之中去,从而使自己与群体有一定的距离感。
  新来的教师这时所关心的是自己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能否生存下来,这种情景可能会持续一、二年。在此期间,教师不仅关注到自己的生存问题,还会发现他们所预想的成功与教学实际状况之间存在的差距。因此或许会感觉自己对工作难以胜任,或许会感觉对教师这一角色尚未准备好,无法适应,于是便产生了种种焦虑。由此来看,这一时期的青年教师是非常需要支持、理解、鼓励的,应及时给予他们信心、安慰和辅导。
  二、青年教师焦虑的产生
 �。ㄒ唬�、青年教师焦虑的特点
  由于青年教师的年龄、文化水平、工作性质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青年教师的焦虑与常人的焦虑相比表现出更突出的特征,概括起来为:
  1、进取心强。青年教师由于所受教育普遍较高,其抱负水准相应也高。抱负水准即为个体对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所规定的标准。青年教师抱负水准高决定其自我期望高,他们往往会对现实的自我表现感到不满,从而产生焦虑,这种焦虑带有很强的进取性,因此焦虑极有可能转化为激励自身积极进取的力量。
  2.自尊心强。焦虑是由于人的自尊心受到潜在威胁而产生的,因而焦虑与自尊是共生共存的。教师作为y6英亚体育求知的传授者,他们往往是以权威的面目出现在y6英亚体育面前的,他们尤其注重自己的面子。青年教师由于年纪轻,好胜心强,荣誉感强,他们的自尊心较之老教师往往会更强。一旦青年教师讲课出现差错,即使是偶然,他们也会因强烈的自责而产生出极大的不安,可见由此而生发的焦虑具有自尊心强的特点。
  3、压抑感强。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间工作的交往并不频繁,然而教师职业的横向攀比性却很明显,这种职业特征便很易使人因封闭又压力大而产生焦虑。教师的社交范围通常比较狭窄,青年教师尤其如此,其中又有不少人是离开了已有的大家庭而又未成立自己的小家庭,生活圈子也比较封闭,可供倾诉的对象很少,加之普遍具有的较高的知识修养,不会轻易把自己的焦虑向他人吐露,这样,青年教师的焦虑往往深藏心底难于倾诉,这使得青年教师的焦虑具有强烈的孤寂感、压抑性。
  4、负迁移作用强。此处“负迁移作用’”是指青年教师焦虑的消极因素会对y6英亚体育健康人格的养成造成一定的障碍。教师作为y6英亚体育成才的主要引导者,作为y6英亚体育的主要模仿对象,其品德、性格乃至一举一动都对y6英亚体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年教师由于和y6英亚体育年龄差距�。餐愣�,接触交往多,他们对y6英亚体育的示范作用更强。这时,青年教师如焦虑重重又难以调控,势必对y6英亚体育的学习、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ǘ�、青年教师焦虑产生的原因
  青年教师焦虑的产生有多种多样的原因,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也有来自自身的。概而论之,可总结如下四种:
  l、教师的成就需要与成功可能性的冲突——缺少职业满意感产生焦虑。
  教师所要面对的不只是繁重的教书育人工作,更是来自社会大众、开云网页登录与y6英亚体育家长的期望与干涉,以及诸如升学压力、体育在线365暴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层出不穷的问题所带来的负面震荡;加之菲薄之待遇,劣质的生源,教师便很难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这就有可能导致青年教师降低教学热忱和工作效率,甚至影响身心健康。据辽宁省调查,教师常年日均加班50分钟以上,是商业人员的6.3倍,工人的5倍;许多教师日均工作时间达10小时。由于工作负担过重,不少教师缺乏职业满意感。
  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中许多人在y6英亚体育时代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都对自我的实现抱有美好的憧憬,期待着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建树,体味成功的喜悦。大学毕业同窗四去,这时他们摹然发现,当初自己执著选择的教师工作并未带给自己做人的成就感,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并非如传说中绮丽:工资少、地位低、任务重、压力大,y6英亚体育又不好教,特别是看到一些从前不及自己出色的同学却成了人人羡慕的白领、粉领、金领,心理上便会产生强烈的不平衡感,这严重降低了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的满意度,挫伤了其工作的积极性。而教师是培养人的专业工作者,需投入大量的心力和情感,一旦缺乏职业满意感,势必产生职业倦�。饩褪骨嗄杲淌υ诿娑怨ぷ髦械闹种掷Щ�、压力时愈发显得焦虑不安。
  2.教师的责任感与其自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感的冲突——自身水平不高及掌握教学规律不够产生焦虑。
   二、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而且,教师同时面对几十名y6英亚体育授课,教师的水平高低也必然会受到y6英亚体育的评议。虽然大部分青年教师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都较高,但在其他一些方面却可能会有所欠缺,如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行事魄力及个人触力等,这也同样会影响到其教学效果,也同样会使一些青年教师失去自信,陷入焦虑。
  教育学研究表明:当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超过某一关键值(临界点)后,其教学效果就不再随着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增长。而此时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就应致力于对教学规律的掌握与运用。大部分青年教师曾接受过教学法、心理学的专业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往往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来初期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最佳是很正常的,但由于青年教师抱负水准、自我期望过高,因而一旦有头脑中的“货”到不出,或是出现y6英亚体育调皮不愿听讲、课堂纪律失控的情况,他们就会怀疑自身价值而产生焦虑。
  3、教师的多种角色和角色期待的冲突——人际关系复杂产生焦虑。
  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与y6英亚体育、同事、开云网页登录管理者及y6英亚体育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作为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在处理各种关系时很可能遇到矛盾冲突,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工作效果,由此产生出焦虑。据调查,某校45名教师中88.9%认为工作中最难的是人际关系的处理(注[2])。
  在讲求民主、开放的社会里,人际间必须互相尊重,平等相处,坦诚相待,但确有些教师在人际交往时,缺乏良好的沟通方式与能力,无法适应环境变化的需求,特别是处于求生存期的青年教师,他们很难把自己纳人教师群体中,与群体有一定距离感,这使他们感到与人沟通尤为困难,同时,由于缺乏经验,他们也无法自然地面对y6英亚体育及家长。复杂的人际关系,多种角色的有待确认,常常使青年教师感到疲于招架.从而不自觉地产生种种担心和焦虑。
  4、教师的心理冲突。
  青年教师焦虑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心理冲突引起的,导致心理冲突的原因有许多,概括为如下三种:
   (1)因不公平现象产生的焦虑。由于我们的管理机制还不很完善,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地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现象,以致青年教师付出的劳动与得到的回报不对等,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青年教师,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艰苦劳动没有被人认可,自己的价值没有被人尊重,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挑战,从而因不满产生焦虑。
   (2)因自身心理不健康产生的焦虑。有些青年教师的焦虑是由于妒忌心理使然。有些青年教师心胸比较狭窄,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态势,当其他教师,特别是其他青年教师因教学、教研出成绩时,他们会产生不正常的攀比心理,认为别人好就意味着自己不行,肯定他人就意味着否定自己,他人的成功使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从而因心理不平衡产生焦虑。
   (3)因耐挫力较差产生的焦虑。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不同的人心理承受能力也有所不同。一项关于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自尊需要受挫比例最大,占对57.3%(注[3])。在人产生心理挫折时,常会情绪波动,焦虑烦躁。青年教师涉世不深,心理态势不够完善,自身耐挫力较差,因此当遇到挫折时、极易产生焦虑。
  三、改变主体任知,完成角色适应
  通过改变主体认知以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这就是“知觉重组”。
  青年教师焦虑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知觉重组”,即通过青年教师的自我调节,针对产生焦虑的种种原因,重新审视自身及周围事物,改变以往认知,从而排除焦虑,顺利度过求生存期,尽早完成对教师角色的确认及适应。
 �。ㄒ唬└谋涠灾耙导壑档娜现�,寻找教师工作的乐趣。
  人的需要复杂而有层次性,不仅包括工作之外的工资、福利等物质需要,也包括工作本身带来的乐趣感、成就感等精神需要。许多教师在条件差、待遇低的情况下,仍兢兢业业地工作,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与y6英亚体育在一起,感到了活力与朝气;看到y6英亚体育健康成长,感到无比欣慰;体验着教育工作的乐趣和教师职业的重要价值,心理上得到了莫大的满足。青年教师应珍视这份在工作中产生的乐趣感,并使之转化为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应注意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做到在普通、平凡而又光荣的教育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将自己的价值、追求融化在y6英亚体育成才的喜悦中。
  同时,应正确认识压力。当压力来临时,不妨相信压力也蕴藏着机会,进而主动地适应压力。
 �。ǘ└谋涠越萄Чぷ鞯娜现�,提高教学水平。
  青年教师焦虑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自身的学识或教学艺术、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青年教师此时不应着低自己,自暴自弃,而应振作起来,冷静地寻找自身水平欠佳、自我努力不够的地方,调整前进的目标,虚心向他人请教,潜心钻研学问,将昨日因自身不足而产生的焦虑,变成明日因自我提高而获得的喜悦,使焦虑成为奋进的契机。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y6英亚体育是期望的接受器,对这一模式的认可和继承必然导致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深感压力巨大,不得不时刻谨慎言行,生怕讲错话,甚至会“打肿脸充胖子”,其实”接人以鱼,不如投人以渔”;青年教师完全没有必要作茧自缚。有效的教师就是那些能够接近y6英亚体育,并能够正确理解和评价y6英亚体育的需要,寻找具体的和个别的途径去满足y6英亚体育需要的教师。了解了这一教学规律,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更好的接触y6英亚体育、组织教学,也可以有效的放下包袱,减轻压力,消除焦虑。
 �。ㄈ└谋涠匀思驶肪车娜现丛旌托车娜思使叵�。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工作离不开人际关系,一个教师若在开云网页登录中能与同事、y6英亚体育、领导友好交往,建立并保持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会心情舒畅,也会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效率的不断提高。
  根据人际互助论的观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朝着高酬赏和低代价的方向发展的,这种交往有功利的、经济的和现实的,也有精神的、心理的和超现实的。一般而言,功利性的交往较为现实,但不长久;而心理性的交往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且能长久。因此,青年 教师若想搞好人际关系,除了多为他人着想,努力去了解他人的需求外,不妨坦诚表达自  己的感情,也不要各啬对别人的欣赏,要学会把感激的心情及时传达给对方。青年教师要善于主动地把自己纳入到教师的群体之中去,正确地看待与同事、y6英亚体育、家长的关系,不要胆怯回避,要勇敢面对,以求尽快适应教师的多重角色,从而减轻由人际关系复杂引起的焦虑。
   (四)改变对自我的认知,保持良好的心境。
  首先,青年教师应淡化个人名利观念,不要过分地计较个人得失,宁静致远,对事情应持宽容、和缓的态度,只有不拘于蝇头小利,才能达到高远境界”,也只有这样才能调节心理失衡,从而达到化解焦虑的目的。
  其次,青年教师应走出个人生活的小圈子,积极参加开云网页登录及周围社区的各项有益活动,开阔视野,拓宽思维,以增加多方面兴趣,按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来重塑自己的性格,木要钻牛角尖,不要在过度的焦虑中自寻烦恼。
  再次,自觉培养自己的耐挫力,维护心理健康。当遇到挫折时,要认识到事情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可以用另一种动机来取代那无法满足的原动机,或告诉自己不必操之过急,客观地分析引起心理挫折的具体事件,泰然处之。耐挫力增强了,对焦虑的承受力也必然会随之增强。
  最后,还应学会自我调节。包括:①自我克制,增强自控力;控制焦虑情绪,改变不良心境;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抑制、自我激励等。②设法使情绪合理释放,多找朋友谈心,以减轻精神压力和积郁的愤懑情绪,解开疙瘩,消除误会。③运用情绪转移法,转换情境,转移注意力,以改变心境。
  处在求生存期的青年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许多疑惑和挫折,这会导致焦虑情绪的出现,过度焦虑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也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因此,此时期的青年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人格锻炼,真正理解“正视现实”和“适者生存”的含义。期待更多的青年教师能够通过知觉重组以更快地适应环境,以适应教师角色。
  注释:
  [1][2][3]陈安福:《教育管理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84页、第385-386页、第390页。
   参考文献:
   [1]靳世荣:《国外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与重点》
   [2]杨秀玉:《教师发展阶段论综述》
   [3]邓志伟:《再论教师的教育素质》
   [4]伏涤修:《青年教师的焦虑及调节》
   [5]杨莲清:《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负面影响及其原因与对策》
   [6]林森、刘学智:〈加拿大教师职业成熟的五个阶段》

 
大发棋牌平台官方网站(2025已更新)最新版本-IOS/安卓通用版